欢迎各位兄弟 发布技术文章

这里的技术是共享的

You are here

将C盘的“用户”文件夹移到别的盘的方法 Windows 7 mklink命令详解 有大用

有人希望在GHOST恢复系统后,保留用户的配置数据不受影响,比如桌面、开始菜单、以及程序的运行数据等。
有人希望节省C盘空间,让C盘尽量少存一些数据,尽可能将非系统的数据存到别的盘。
可以用MKLINK命令,通过符号链接,将C盘的文件夹移到别处,而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将C:\users(即中文名“用户”)文件夹整个移到别的磁盘的方法:

用WIN7 PE启动,将这个文件夹剪切、粘贴到别的盘,比如D:\ ,文件夹的名字不要改。
然后,打开DOS窗口,执行命令:
c:
cd \
mklink /d c:\users d:\users

然后,重启电脑,即可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MKLINK 是 VISTA / WIN7系统中非常好用的一条命令,建议在网上搜索关于它的功能介绍和用法示例,学会灵活使用它。

C盘上的任何一个文件夹,其实都可以这样处理。
这样,就不用担心C盘空间不够用了,也不必担心GHOST恢复C盘后新的数据会被旧数据覆盖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有人说,不是可以右键移动文件夹位置么?

我说,右键移动不了包含所有用户所有文件的 users 整个文件夹。

只能移动一个用户下的少数几个文件夹,比如我的文档,我的收藏夹等。
很多用户的数据,是不能用右键移动的。比如当前用户的程序数据所在的appdata下面的所有内容都移动不了。

mklink是Windows 7下的一个类似于linux下In的命令,其作用是在NTFS文件系统中创建文件或目录的链接(类似于桌面快捷方式)。如果加以利用其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的大的,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节省不少时间,而且可以使我们重装系统后不再丢失用户文件。

 

来自  http://bbs.pcbeta.com/viewthread-689060-1-1.html

Mklink命令详细介绍

  Windows 7下的mklink命令通过指定参数可以建立出不同形式的文件或目录链接,分为硬链接(hard link)、符号链接(symbolic link)和软链接(联接)(junction)三种。

1.符号链接(symbolic link)

  建立一个软链接相当于建立一个文件(或目录),这个文件(或目录)用于指向别的文件(或目录),和win的快捷方式有些类似。删除这个链接,对原来的文件(或目录)没有影像没有任何影响;而当你删除原文件(或目录)时,再打开链接则会提示“位置不可用”。

2.软链接(联接)(junction)

  作用基本和符号链接类似。区别在于,软链接在建立时会自动引用原文件(或目录)的绝对路径,而符号链接允许相对路径的引用。

3.硬链接(hard link)

  建立一个硬链接相当于给文件建立了一个别名,例如对1.TXT创建了名字为2.TXT的硬链接,若使用记事本对1.TXT进行修改,则2.TXT也同时被修改,若删除1.TXT,则2.TXT依然存在,且内容与1.TXT一样。

建立链接请注意:
1、建立文件或目录链接限于 NTFS 文件系统,符号(软)链接的建立可以跨文件系统;
2、硬链接只能用于文件,不能用于目录,符号(软)链接可以为目录建立链接;
3、硬链接只能建立同一分区内的文件指向;
4、硬链接不允许对空文件建立链接,符号(软)链接可以。

 

Mklink的参数定义

无参数指定:建立文件的符号链接。无参数指定的默认情况下,建立的是文件的符号链接,删除链接文件不会影响源文件,
/d:建立目录的符号链接符号链接(symbolic link)
/j:建立目录的软链接(联接)(junction)
/h:建立文件的硬链接(hard link)

命令格式:mklink /d(定义参数) \MyDocs(链接文件) \Users\User1\Documents(原文件)

最后,至于删除建立的链接,跟删除文件一样使用”DEL”命令。

Mklink命令用途

转移系统中的用户设置文件

  Windows 7中将用户设置与系统文件分离,所有的用户设置及用户文件都存储在C盘下的User目录(在中文版Windows 7中显示为“用户”目录),重装系统后所有的系统设置及用户文件都会消失。

  Windows 7安装完成后可以将C盘下的User目录转移到非系统分区,如D盘,这样,重装系统后只要重新将C盘下的User目录链接到D盘即可。我们在创建链接后系统在访问C:/User目录其实是在访问D:/User目录。

命令如下:

1.复制User目录到D盘:  robocopy "C:\Users" "D:\Users" /E /COPYALL /XJ
2.强制删除User目录: rmdir "C:\Users" /S /Q
3.创建C盘下的User的软件链接,链接到D盘User目录:mklink /J "C:\Users" "D:\Users"

重装系统后只需重复第二条和第三条命令及可

有了这条命令就再也不怕重新系统了

来自 http://bbs.pcbeta.com/viewthread-689060-1-1.html


 

使用mklink命令转移系统文件夹  

2015-04-19 22:13:48|  分类: 默认分类|举报|字号 订阅

 
 
一) 转移过程
       不喜欢windows的做法,把所有的用户和程序数据文件都放在系统盘(windows7/vista下是users和programdata文件夹),还有就是有些软件只能安装在系统盘而根本不给你选择的余地如Chrome。需要有一种办法可把上述文件夹弄到非系统分区去,在Linux系统下这不是问题(ln),但直到windows7才有了好点的解决方案,这就是windows7自带的mklink.exe程序。
       把默认放在c盘的users文件夹转移到其他分区,这样就不用担心使用一段时间后c盘越来越大的问题。
       1、还没安装windows7时        
       在安装Win7的过程中,要求输入用户名及密码的时候,先不如输入任何信息,按“Shift+F10”呼出DOS窗口,输入以下命令:
robocopy "C:\Users" "D:\Users" /E /COPYALL /XJ    
rmdir "C:\Users" /S /Q  
mklink /J "C:\Users" "D:\Users"   
       2、安装完系统之后
       若还需转移文件夹,可以进入计算机管理,点击“Administrator”,选择属性,而后在随后的对话框中去掉“帐户已禁用”之前的勾,而后关闭"计算机管理器”;
   例如要把C:\Program Files\Internet Explorer文件夹转移到其他盘,则把下列命令编辑输入新建的bat文件,命名mklink.bat:
robocopy "C:\Program Files\Internet Explorer" "D:\Program Files\Internet Explorer" /e /copyall /xj
rmdir "c:\Program Files\Internet Explorer" /s /q
mklink /j "C:\Program Files\Internet Explorer" "D:\Program Files\Internet Explorer" 
   开机时按F8键,出现黑底白字的菜单,默认光标在第一项Repair your computer/修复计算机上,直接按回车。之后会弹出2个提示框,直接点Next或OK即可。就来到了下一界面,单击最后一项:Command Prompt/命令行,找到上述mklink.bat文件并执行。
 
        用上述办法把c盘的Program Files里面所有大于15M的文件夹、ProgramData都转移到了其他的分区,暂时没出现任何不良反应。
       (二)参数
         1、robocopy:此命令为Windows的“强健文件拷贝”命令
    例如:
robocopy “C:\Users”“D:\Users” /E /COPYALL /XJ /XD “C:\Users\Administrator”
/E 表示拷贝文件时包含子目录(包括空目录)
/COPYALL 表示拷贝所有文件信息
/XJ 表示不包括Junction points(默认是包括的)
/XD 表示不包括指定的目录,此处指定目录为“C:\Users\Administrator” 
        2、rmdir:此命令删除指定目录
        例如:
rmdir “C:\Users” /S /Q
/S 删除指定目录及其中的所有文件,用于删除目录树。
/Q 安静模式。删除时不询问。 
        3、mklink:此命令创建符号连接
例如:
mklink /J “C:\Users” “D:\Users”
/J 连接类型为目录联接 
        注:只有NTFS硬盘才可实现目录联接。

来自  http://emch.blog.163.com/blog/static/1310517382015319101348638/


win7用户文件夹转移

 (2013-08-10 16:14:45)
标签: 

it

分类: 计算机类
为什么要转移win7用户文件夹?
    
    Windows7的用户文件夹默认所在位置是系统盘(通常是C盘)下的“\Users”目录之内。该文件夹中储存着所有的用户生成文件,比如你保存在“桌面”上的文件(实际上是保存在C:\Users\你的用户名\Desktop\目录之中),再比如你保存在“我的文档”里的文件(实际上是保存在C:\Users\用户名\Documents目录之中)。
 
    用户文件夹处于系统盘的坏处在于,如若系统盘一旦坏掉,就可能连带用户文件一并丢
失;其次,由于(随着使用不断生成的)用户文件处于系统盘,也没办法时常备份“干净的系
统盘”。
 
    如果能把用户文件夹挪到另外一块儿硬盘上(或者另外一个硬盘分区上),那么系统维护
就会容易得多。平时生成的文件(大多数人放在“桌面”、“我的文档”里的文件最多),都被保
存在系统盘(或分区)之外;于是随时都可以在不必担心用户文件丢失的情况下重新安装系统
(或恢复系统备份)。
 
    注意,以下假设你想把用户文件夹设置在D盘,假定D盘是NTFS分区
 
 
case1: win7操作系统已经安装
 
    如果想要移动已安装好的Windows 7操作系统中的用户文件夹,那么就要按以下步骤操作:
 
  • 关闭所有应用程序;

  • 激活Administrator:
WIN (或点击开始菜单)->计算机(右键)–>管理–>本地用户和组(在左边的选项栏里)–>用户–>右边窗口找到Administrator–>右键打开Administrator属性,找到下面的帐户禁用那里,把那个禁用的勾勾去掉,点击确定。

  • 注销当前用户(注意,不是“切换用户”),而后以“Administrator”登录

  • 将C:\Users复制到D:\Users
打开命令行窗口,输入以下命令:robocopy “C:\Users” “D:\Users” /E /COPYALL /XJ /XD “C:\Users\Administrator”
此时如果出现如下错误:
错误 32 (0x00000020)正在复制文件C:\Users\UpdatusUser\NTUSER.DAT
另一个程序正在使用此文件,进程无法访问。
正在等待30秒...
那么,你需要先卸载掉NVIDIA的驱动,然后删除掉该文件夹。如果不事先删除NVIDIA的驱动,普通办法删除不了C:\Users\UpdatusUser,如果你用软件(如360超级文件粉碎机)强力删除,那么,在robocopy的时候,又会出现一个C:\Users\TEMP的文件夹无法复制。这是因为,UpdatusUser是作为nvidia更新而用到的,由于没有删除nvidia驱动,文件夹C:\Users\UpdatusUser即使被强力删除,系统又会再建一个TEMP的文件为nvidia服务。

  • 注销Administrator,重新用你的用户名登录Windows 7操作系统,而后到“计算机管理器”里禁用Administrator;

  • 接下来需要删除C:\Users,并与建立映射。
由于该文件夹经常会无法删除干净,请准备好强力删除软件(如360超级文件粉碎机)。
以管理员身份打开一个DOS窗口,输入以下命令:
rmdir “C:\Users” /S /Q
mklink /J “C:\Users” “D:\Users”
如果删除不干净,第二个命令(建立映射)是不起作用的,需要用软件强力删除C:\Users,一般可能需要重启,重启后是不能进入你的用户桌面的,因为你的用户数据已经没了,因此在重启时请狂按F8,选择带命令提示符的安全模式进入系统,输入如下命令:
rmdir “C:\Users” /S /Q
mklink /J “C:\Users” “D:\Users”
然后再重启:
shutdown /r
如此大功告成也!
 
 
case2: Win7操作系统还未安装,这种情况则很简单。
 
在安装Windows 7操作系统的过程中,要求输入用户名及密码的时候,先不如输入任何信息,按“Shift+F10”呼出DOS窗口,输入以下命令:
robocopy “C:\Users” “D:\Users” /E /COPYALL /XJ
rmdir “C:\Users” /S /Q
mklink /J “C:\Users” “D:\Users”
而后关闭DOS窗口,按部就班继续安装直至完成。
如此安装的Windows 7操作系统,所有“用户特殊文件夹”(User Special Folder)的内容都已经被设置在D盘(非系统盘)上。
 
Reference:
http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11/1031/14/1427138_160542896.shtml
来自  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6bd162c10101e9uc.html
普通分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