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各位兄弟 发布技术文章
这里的技术是共享的
subprocess.run(
["netsh", "advfirewall", "show", "allprofiles", "state"],
capture_output=True, text=True, encoding="cp936"
)
这一段代码 什么意思
这段代码是使用Python的subprocess.run()
函数来执行一个系统命令,具体解析如下:
执行Windows防火墙状态查询:
命令 netsh advfirewall show allprofiles state
用于显示Windows所有防火墙配置文件(公共/专用/域)的当前状态(启用/禁用)。
subprocess.run()
:
Python标准库函数,用于执行外部命令。
替代旧方法如os.system()
,提供更精细的控制。
参数列表 ["netsh", "advfirewall", "show", "allprofiles", "state"]
:
明确指定命令和参数,避免通过字符串解析引发的安全问题。
关键参数:
capture_output=True
:捕获命令的标准输出(stdout)和错误(stderr)
text=True
:以文本形式返回输出(否则返回字节流)
encoding="cp936"
:使用中文Windows系统的默认编码(兼容中文输出)
将返回一个CompletedProcess
对象,包含:
.stdout
:命令输出的文本(如:"公用配置文件 状态: 启用")
.stderr
:错误信息(如无错误则为空)
.returncode
:退出状态码(0表示成功)
常用于:
检查防火墙是否开启
自动化Windows网络配置
安全审计脚本中验证系统配置
需要管理员权限才能获取完整信息
编码使用cp936
(即GBK)是为了正确显示中文版Windows的输出
在非Windows系统或精简版Windows上可能不可用
例如获取输出结果可以这样使用:
pythonresult = subprocess.run(...) print("防火墙状态:", result.stdout)
result.stdout 是 utf-8 的编码的文字吗
在这段代码中,result.stdout
不是 UTF-8 编码的文字,而是 CP936(即 GBK)编码解码后的 Unicode 字符串。具体解析如下:
编码流程:
netsh
命令的输出是 系统本地编码(中文Windows默认是 CP936/GBK
)。
通过 encoding="cp936"
参数,subprocess.run()
已将输出的字节流按 GBK 解码成了 Python 字符串(Unicode)。
最终 result.stdout
已经是 解码后的字符串,与 UTF-8 无关。
验证代码:
pythonimport subprocess result = subprocess.run( ["netsh", "advfirewall", "show", "allprofiles", "state"], capture_output=True, text=True, encoding="cp936" ) print(type(result.stdout)) # 输出: <class 'str'>(已经是Unicode字符串)
说明 cp936
解码成功(适合中文Windows环境)。
可能原因:系统实际编码不是 CP936(如英文系统或修改过区域设置)。
解决方法:
python# 尝试其他编码(如UTF-8或系统默认编码) result = subprocess.run(..., encoding="utf-8") # 或 encoding=locale.getpreferredencoding()
你的代码中 result.stdout
是 Unicode 字符串,无需再解码。
UTF-8 仅在以下情况相关:
如果外部命令本身输出 UTF-8 编码的字节流(需显式指定 encoding="utf-8"
)。
你需要将结果保存到文件时,可以主动用 UTF-8 编码存储:
pythonwith open("output.txt", "w", encoding="utf-8") as f: f.write(result.stdout)
若需跨平台兼容,可以用动态编码检测:
pythonimport locale encoding = locale.getpreferredencoding() # 获取系统默认编码 result = subprocess.run(..., encoding=encoding)
专用网络 是什么意思
在 Windows 防火墙中,“专用网络”(Private Network)指受信任的本地网络环境(如家庭、办公室或企业内部网络),系统会对其应用相对宽松的防火墙规则。以下是详细解析:
Windows 防火墙将网络分为三种类型,各有不同的安全策略:
网络类型 | 适用场景 | 默认防火墙规则 |
---|---|---|
公用网络 | 公共场所(咖啡厅/机场) | 最严格(阻止大部分入站连接) |
专用网络 | 受信任的本地网络(家庭/公司) | 较宽松(允许文件共享/打印机等) |
域网络 | 企业域环境(如公司AD域) | 由域控制器统一管理策略 |
当网络被标记为**“专用”**时,系统会默认允许以下行为(对比公用网络):
文件/打印机共享(如SMB协议)
远程桌面连接(若启用)
局域网设备发现(如网络计算机显示)
某些P2P应用通信(如协同办公软件)
打开 设置 > 网络和Internet > 以太网/Wi-Fi
点击当前连接的网络 → 选择 “专用”
(系统会提示:“是否允许此网络上的设备被发现?”)
powershellGet-NetConnectionProfile | Select-Object Name, NetworkCategory
输出示例:
Name NetworkCategory
---- ---------------
以太网 Private # 专用网络
Wi-Fi-2 Public # 公用网络
安全隔离:在咖啡厅用公用网络时,严格规则可防止黑客扫描你的设备。
便利性:在家用专用网络时,自动允许电视访问电脑上的电影库。
误设风险:将公共Wi-Fi标记为“专用”会降低安全性。
企业场景:域网络优先于专用/公用设置(由IT管理员控制)。
如果需要检查防火墙对专用网络的配置,可以用你的原始代码:
pythonresult = subprocess.run( ["netsh", "advfirewall", "show", "privateprofile", "state"], capture_output=True, encoding="cp936" ) print(result.stdout) # 输出示例:专用配置文件 状态: 启用
专用网络 也叫私有网络吗
是的,“专用网络” 在 Windows 中通常也被称为 “私有网络”(Private Network),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不同中文表述,均对应英文术语 Private Network Profile。以下是详细说明:
中文表述 | 英文术语 | 含义 |
---|---|---|
专用网络 | Private Network | 用户手动标记为“可信任”的本地网络(如家庭、办公室),允许较宽松的共享和发现。 |
私有网络 | Private Network | 与“专用网络”完全同义,只是翻译或习惯用法的差异。 |
公用网络 | Public Network | 不可信的开放网络(如咖啡厅、机场),应用严格防火墙规则。 |
域网络 | Domain Network | 企业域环境,由域控制器统一管理策略。 |
微软官方中文文档 通常使用 “专用网络”,但部分第三方翻译或技术文章可能称为“私有网络”。
控制面板 → “专用网络”
PowerShell 命令输出 → NetworkCategory: Private(中文系统仍显示“专用”)
示例:
查看当前网络类型(命令行):
powershellGet-NetConnectionProfile | Select-Object Name, NetworkCategory
输出示例:
Name NetworkCategory
---- ---------------
以太网 Private # 专用/私有网络
Wi-Fi Public # 公用网络
防火墙规则差异:
专用/私有网络的默认规则允许:
局域网设备发现(如网络邻居)
文件/打印机共享(SMB、Bonjour等协议)
远程桌面(若手动启用)
标记为专用的条件:
需用户明确确认信任该网络,系统不会自动判定(避免安全风险)。
“私有网络” ≠ VPN 的私有网络:
Windows 防火墙中的“专用/私有网络”特指本地物理网络的可信性标记。
VPN(虚拟专用网)的“私有网络”指加密通信隧道,二者无关。
企业域网络优先:
若计算机加入企业域(Domain),网络类型会自动设为 “域网络”,忽略专用/公用设置。
若需修改或检查专用网络的防火墙状态,可通过以下方式:
Python 代码(使用你的原始示例):
pythonimport subprocess result = subprocess.run( ["netsh", "advfirewall", "show", "privateprofile", "state"], capture_output=True, encoding="cp936" ) print(result.stdout) # 示例输出:专用配置文件 状态: 启用
图形界面:控制面板 > Windows Defender 防火墙 > 启用或关闭防火墙
→ 查看专用网络配置。
P2P 是点到点 还是端到端
P2P(Peer-to-Peer)的正确含义是 “点对点”(或称“对等网络”),而不是“端到端”(End-to-End,即E2E)。以下是详细对比和解析:
术语 | 英文 | 定义 | 典型应用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
P2P(点对点) | Peer-to-Peer | 节点平等互联,直接通信和共享资源,无需中心服务器。 | BT下载、区块链、Skype早期版本 |
E2E(端到端) | End-to-End | 通信两端加密,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全程保护,中间节点无法解密。 | WhatsApp加密消息、HTTPS通信 |
去中心化:所有节点(Peer)角色平等,既是客户端也是服务端。
示例:BitTorrent下载时,每个用户同时上传和下载数据块。
自组织网络:节点动态加入或退出,网络拓扑自动调整。
依赖IP直连:通常需要NAT穿透技术(如UPnP、STUN/TURN)解决内网连接问题。
加密通路:仅通信双方持有解密密钥,中间节点(如服务器、路由器)无法窥探内容。
示例:Signal聊天消息加密后,服务器只能转发密文。
仍需中心服务器:负责协调连接(如交换公钥),但不参与数据传输。
不限定网络结构:可在C/S架构或P2P架构上实现。
认为“P2P=端到端加密”:P2P网络可以叠加E2E加密(如比特币交易加密),但两者无关。
将P2P与“直连”划等号:P2P也可能依赖中继服务器(如Tor网络)。
P2P侧重网络架构(谁和谁连接)。
E2E侧重安全模型(如何加密数据)。
两者可结合:如加密的P2P通信(Freenet匿名网络)。
BitTorrent、IPFS、Gnutella
区块链节点通信(如比特币网络)
TLS 1.3(HTTPS的加密层)
Signal协议(加密聊天)
比特币交易(P2P传播+ECC加密)
Tox即时通讯(去中心化+端到端加密)
“为什么迅雷下载快?” → P2P的功劳(多节点并行传输)。
“为什么微信消息无法被监控?” → E2E加密的功劳(非P2P,微信仍是中心化架构)。
若仍有疑问,可以具体场景提问!